其他综合分级方法还包括研究者总体评估(Investigator Global Assessment,IGA)31-32、研究者总体评分(investigator's static global assessment,ISGA)33、综合痤疮分级量表(global acne severity scale,GEA)34等,其具体分级内容及优缺点见表 1。
注意事项:禁用于对维生素 A 衍生物过敏者、急性或亚急性皮炎、湿疹类皮肤病患者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妊娠期和计划妊娠妇女禁用;意外妊娠应当即刻停止治疗;在哺乳期间使用,为了避免婴儿的意外皮肤接触,请勿涂抹于哺乳妇女的胸部。不推荐用于 12 岁以下的儿童。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常见皮肤干燥、烧灼感和红斑等皮肤刺激症状。首次建议小面积试用,如果发生过敏反应或刺激反应(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、瘙痒、红肿等)应停药,并将局部药物洗净。如果意外接触到粘膜(眼,口腔,鼻粘膜)或开放性伤口上,必须用温水洗净。在治疗期内尽量避免日晒和紫外线照射,如有日晒伤,本品治疗必须推迟,直至晒伤完全恢复后;日光暴晒时,暴晒前一天、当天和后一天不宜使用本品36。
注意事项:禁用于皮肤有急性炎症和破溃者(创面、皮肤糜烂或急性皮肤炎症)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孕妇避免使用,哺乳期妇女慎用,不得将本品用于哺乳期妇女胸部。儿童用药需由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。本品与肥皂、清洁剂、痤疮制剂如含有过氧苯甲酰、雷锁辛、硫磺、维 A 酸等,或含有酒精的制剂,药物化妆品等同用,会增加刺激或干燥作用。不良反应为可引起皮肤刺激(接触性皮炎)、皮疹,皮肤烧灼感、瘙痒、发红、肿胀、皮肤干燥、脱屑等。本品只能外用,不要涂抹于已受到既往治疗影响或晒伤的皮肤处。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(如口、鼻等),如果制剂进入眼睛、用水彻底清洗。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、红肿等情况,出现严重结痂、红斑和水肿应停药,并将局部药物洗净39。
严重的经前期加重痤疮:泼尼松 5~10 mg/d 或等效地塞米松经前 7~10 d 开始每晚服用一次至月经来潮为止,不超过 6 个月。
口服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
泼尼松:禁用于真菌和病毒感染患者、高血压、血栓症、胃与十二指肠溃疡、精神病、电解质代谢异常、心肌梗塞、内脏手术、青光眼等患者。慎用于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症、肝硬化、肾功能不良、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、运动员。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本品致溃疡作用。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其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。本品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。与两性霉素 B 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,可加重低血钾症;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,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。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,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,使痤疮加重。与抗胆碱能药(如阿托品)长期合用,可致眼压增高。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,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,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。与强心苷合用,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。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并发感染。本品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、消化道溃疡和类柯兴综合征症状,对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。长期服药后,停药时应逐渐减量43。
注意事项:禁用于合并使用其他雌-孕激素复方制剂、单雌激素或单孕激素类药物的患者;个人或家族有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(VTE)病史(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在较年轻时有与 VTE 相关的病史);出现或既往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/血栓栓塞性疾病(如:深静脉血栓形成、肺栓塞);出现或既往有动脉血栓或栓塞事件(如心肌梗死)或者疾病(如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);出现或既往有脑血管意外;糖尿病伴有血管改变;重度高血压;重度异常脂蛋白血症;提示可能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的遗传或获得性的生物化学因素,包括活化蛋白 C 抵抗,高半胱氨酸血症,抗凝血酶 III 缺乏,蛋白 C 缺乏,蛋白 S 缺乏,抗磷脂抗体(抗心肌磷脂抗体,狼疮抗凝剂);镰状细胞贫血;中度肝功能不全(包括排泄系统障碍,如 Dubin-Johnson 和 Rotor 综合征)且肝功能指标未恢复正常;出现或既往有肝脏肿瘤(良性或恶性);未确诊的阴道出血;带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的偏头痛病史;吸烟者;确诊或疑似有与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(如性器官或者乳腺);妊娠期特发性黄痘病史、严重的妊娠期瘙痒症或者妊娠疱疹、随着每次妊娠加重的耳硬化症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本品禁止与其他/孕激素类药物同时服用。与苯妥英、巴比妥酸盐,扑米酮、卡马西平和利福平合用,会增加本品清除率。最常见良反应为恶心、腹痛、体重增加、头痛、抑郁、心境不稳,乳房疼痛及乳房触痛45。
2. Imperato-McGinley J, Gautier T, Cai LQ, Yee B, Epstein J, Pochi P. The androgen control of sebum production. Studies of subjects with dihydrotestosterone deficiency and 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. J Clin Endocrinol Metab. 1993 Feb;76(2):524-8.
3. Hall JB, Cong Z, Imamura-Kawasawa Y, Kidd BA, Dudley JT, Thiboutot DM, Nelson AM.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llicular Microbiome: Implications for Acne Research. J Invest Dermatol. 2018 Sep;138(9):2033-2040.